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

兒童學英語不要太狂熱

http://www.ebama.net/thread-126885-1-1.html


已經看到不止一個家長,為了給孩子創造英語環境,逼著孩子用英語思維,
決定在家裡,父母有一方只跟孩子說英語。

這種做法屬於狂熱。而且狂熱得讓人心痛。

我最近接觸到一個爸爸。曾經是一個特別不會說話的男人,他的愛人因為他不怎麼說話,急得在他面前時常哭鼻子,是真哭,傷心的哭,但有了孩子後,尤其是現在,卻總抱怨他一天到晚話多。

因為他愛上了給孩子講故事,他發現自己有講不完的故事!

他說,跟著孩子,他至少長大了10歲,再年輕了10歲。 
是心智長大了10歲,而身體年輕了10歲。

我們可以想像他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,那種激情,那種投入,那種幸福。

而如果,我們讓這個爸爸換一個角色。讓他變成一個孩子學英語的工具,
每天應用不怎麼熟練的英語,與孩子交流簡單的句子,他的精神狀態又會是怎樣?


交流應該是全息的。不僅僅是傳達語言資訊,還要傳達情感。
機器的特點就是缺乏情感,缺乏人類那種時而細膩、時而激情、充滿愛意的情感,
孩子聽故事,不僅僅是聽語言,更重要的是體驗到那種親密的情感。
這也是西方主張給1歲不到的嬰兒讀書的原因。嬰兒也許聽不懂書的內容,但是,他能夠體驗到那種情感。

語言作為思維的外化,無疑,母語是承載這種情感的最佳媒介。
而如果換成半生不熟的外語,那幾乎跟機器人無異。

這也是我非常反感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,一句英語一句中文的做法。
且不說這種方法的輸入相當低效,就從情感交流的角度,這種做法就讓講故事變成了一件工作,
完全破壞了親子之間的親密情感交流。

許多父母把給孩子講故事當成生命中的一大享受。
他們可以跳出書本,自由發揮,天馬行空,讓這段時間變成孩子精神世界的美妙滋養。
而一旦講故事變成程式化的英語學習,枯燥,機械,生硬,
我不知道為什麼這種低劣的英語學習方法會流行。

昨天收到一個私信:蕭愚老師,我的孩子13個月了,我想給孩子英語啟蒙,請給我推薦一下適合他的英語繪本。
這個私信讓我感到心痛。1歲的孩子讀什麼英語繪本呢?
1歲的孩子,關鍵是父母與孩子的直接交流。用清晰,充滿情感的語言交流。
即便是給孩子讀書,也要充滿情感,而母語顯然是更好的選擇。

這樣的父母,顯然還不懂得去享受與孩子情感交流的時光。
時時刻刻在琢磨,怎麼往孩子的腦瓜裡輸入一些知識。

他不懂得,這個年齡的孩子,最需要的是父母充滿情感的話語,
哪怕是毫無意義的閒聊,只要這種閒聊背後充滿柔情蜜意,孩子就能很好的享受和吸收。

外語學習要回歸從屬的地位。幼兒可以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,適當接觸英語。
這種接觸是有益無害的。但對於絕大多數中國家庭來說,沒有任何必要變成第二母語那樣學習。
大部分家庭缺乏這種條件。生硬勉強為之,所得甚少,而付出很多,得不償失。

兒童的英語學習可分成兩個階段:

第一個階段是熱身階段。以接觸為主,掌握基本的詞彙,良好的發音。
由淺入深,循序漸進。聽說為主,不追求數量,追求品質。
花時間要少,每天不宜超過半小時。

第二個階段是發力階段。這個階段,孩子需要一定的心智成熟度。一般八歲之後為宜。
這個階段需要較為系統的學習。聽說讀寫,有計劃,有策略,孩子也能較好的執行。
每天的學習時間可以達到一小時。

現在許多父母,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就進入了發力這個階段。
甚至每天花兩個小時在英語方面。

這種做法的弊病就是低效。因為用的方法往往是灌耳朵之類低效的輸入。
而比低效更讓人心痛的,是孩子正常成長的生態被破壞。

一個正常成長的生態,要具有全息性,
全息背後是一種氛圍,一種親密,一種情感的環繞,一種全息資訊的輸入。
比如跟孩子一起看過一本書,能夠天馬行空,無拘無束,放飛想像的交流。
這對於培養孩子的心智,增強母語能力,養成良好氣質和性格,都有很大的幫助。

如果英語學習時間過長,相當於在這種氛圍中留下了一段很大的空白。
孩子的精神世界與父母的精神世界難以產生交集。
失去了培養氣質與性格,增強心智慧力與母語能力等好處。

許多父母之所以讓孩子過早發力,一個原因是信了什麼關鍵期的理論。
關鍵期和敏感期的理論,很多只是猜想而已。但許多父母信以為真。
比如我前天在微博上提到的一個媽媽。
一直期待著孩子認字敏感期的到來,現在小學二年級了,還沒來。

目前關於英語關鍵期,比較靠譜的是語音關鍵期。
我們都有這樣的常識,鄉音難改,過了青春期,再改口音非常困難。
所以青春期之前,在語音方面加強有一定的重要度。

還有一個關鍵期。比如9個月的時候,孩子在分辨音素的時候有特殊能力,
但捕捉這個特殊能力,孩子需要情感與互動。不是光聽錄音,看錄影就可以的。
由於父母大多發音不標準,所以這個階段的輸入,往往不具有可操作性。
而且即便過了這個階段,孩子通過直接模仿也能夠較好的把握語音。
所以,錯過這個關鍵期也沒什麼大不了的。
實在不放心,可以自己苦練幾個句子,如how are yougood boy, l love you, good job,
模仿得惟妙惟肖,不時跟孩子說說,或者說完之後再放放原音,也許能夠起到音素輸入的作用。

如果英語學習沒有關鍵期之類,那麼過早發力的必要性何在呢?
所以幼兒學英語的基調,應該以熱身為主。
熱身,尤其是適度的,科學的熱身,對孩子是有好處的。
發力,應該在孩子心智成熟度較高之後,在系統科學方法的指導下,進行專門性的學習。

俗話說,颱風來了,母豬也能飛。家庭教育要善於借勢。
要將自己的勢能,也就是優勢能力最大化。
比如你的母語是優勢,你的中文故事講得好,就應該把這個優勢發揮出來。
有的父母英文很好,運用這個勢能給孩子一些英文方面的滋養無可厚非。
儘量不要用自己的弱項去勉力為之。那樣的過程是擰巴的,結果也多半是擰巴的。

同時,孩子自身也有勢能。他的心智成熟度,學習熱情,自覺度,這些都是勢能。
如果善於利用,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


版主其他文章:
http://www.ebama.net/space-uid-41446.html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