麵包機非專測比較文--精工151和Panasonic SB105T
【購物】MK精工SEIKO HBK-151 全自動麵包機
要把鍋子往逆時鐘方向轉,這樣才能鬆開、取出,
反之,要放入鍋子則是先把鍋子呈現11點鐘方向,然後往順時鐘方向轉才能卡住
清洗時要注意,鍋子不能整個泡在水裡,這是要防止底部卡榫那邊鏽蝕,
我的習慣是,要清洗前在內鍋內注入適量的水,然後泡約10分鐘左右,
這是讓攪拌器內的麵團軟化,然後才好取出攪拌器,
不然剛做完麵包時,攪拌器是不太容易拿起來的,
之後再用海綿刷把內部清洗乾淨就好,可以使用清潔劑啦...就是沖洗乾淨就可以。
精工HBK-151中文貼紙 (FB社團)
薄膜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125705167581663/permalink/358656444286533/
高速或低速是按 行程17 (右邊第一或第二鍵能選擇)
攪打速度的話 就是右邊第三鍵能選唷 (烤上色澤深淺也是能由它選)
除了奶油外 把材料都放進攪拌鋼裡慢速攪拌均勻(約三分鐘,鹽跟酵母記得分開下)
攪拌均勻後 用高速攪拌約12分鐘(中間需要分次丟入奶油~),
(酵母能跟其他材料一起下 等到拌個一分鐘左右就能下鹽了~)
奶油的話 等麵糰成型後約一分鐘就能分次下了~
打十分鐘時就需看有無薄膜,沒的話就接著再打兩分,然後再看有無薄膜,沒的話再打兩分鐘 (通常這時候就會有了~)
以上的速度 是我麵粉400公克,打的時間 跟麵糰大小有差異唷
時間是隨著麵糰大小而增減~~~
我沒加冰塊唷~~
只是我是在旁邊顧著倒是真的
丟入的油量也有差哦
油量多的麵糰 跟油量少的
油量多的能打出更薄的膜哦
食譜
蛋糕吐司
吐司體(12兩吐司模一條)
高粉150g糖20g鹽3g全蛋9g奶粉9g速酵2g奶油9g水75g
巧克力戚風體
a.蛋黃45g糖37.5g沙拉油37.5g牛奶22.5g b.可可粉15g熱水30g c.低粉56.5g d.蛋白90g糖49g
作法:
1.吐司體材料攪打至完成階段,分割桿捲入模。
2.開始製作蛋糕糊:依a-b-c拌勻,將d打至硬性發泡再一起拌勻。
3.將蛋糕糊倒入吐司模,輕敲進爐即可。
用中溫烤55分鐘,預熱5分鐘
自製肉鬆
饅頭 (FB社團)
水少一點就Q硬些,水多一點就鬆軟些
水是粉的一半。中粉若300克 水就150克 或 140克, 鬆軟些就160 170克水
若要Q硬一點,可加些高粉,比如一斤16兩(12兩中粉,4兩高粉)。
有基發就比較鬆軟
2015年2月4日 星期三
2015年1月31日 星期六
高雄步道
高雄市健行路線
左營
名稱
|
縣市
|
里程
|
難易度
|
時間/天數
|
評分
|
台南市南化區
高雄市甲仙區 |
單程
|
低
|
90分鐘(往返)
|
0.0
|
|
高雄市鼓山區
|
5~6公里
|
低
|
180分鐘
|
4.4
|
|
高雄市旗津區
|
0.54公里
|
低
|
20分鐘
|
0.0
|
|
高雄市楠梓區
高雄市左營區 |
3.2公里
|
低
|
120分鐘
|
0.0
|
|
高雄市左營區
|
0.77公里
|
低
|
30分鐘
|
0.0
|
|
高雄市岡山區
|
2公里
|
低
|
60分鐘
|
0.0
|
|
高雄市田寮區
|
2.2公里
|
低
|
60分鐘
|
0.0
|
|
高雄市燕巢區
|
3.2公里
|
低
|
100分鐘
|
0.0
|
|
高雄市彌陀區
|
2公里
|
低
|
60分鐘
|
0.0
|
|
高雄市鳳山區
高雄市大寮區 |
2.2公里
|
低
|
45分鐘
|
4.0
|
|
高雄市大樹區
|
單程
|
低
|
10分鐘(往返)
|
0.0
|
|
高雄市美濃區
|
1.5公里
|
低
|
70分鐘(往返)
|
0.0
|
|
高雄市六龜區
|
單程
|
低
|
270分鐘(往返)
|
0.0
|
|
南投縣信義鄉
高雄市桃源區 |
單程
|
中
|
2天
|
3.8
|
|
高雄市桃源區
|
2公里
|
低
|
0.0
|
||
高雄市茂林區
屏東縣高樹鄉 |
單程
|
中
|
480分鐘(往返)
|
3.2
|
左營
鼓山
彌陀
鳥松
2015年1月29日 星期四
小學 生字教學文
生字教學文
http://blog.ilc.edu.tw/blog/blog/1003/post/56545/541883
http://blog.ilc.edu.tw/blog/blog/1003/post/56545/542531
http://blog.ilc.edu.tw/blog/blog/1003/post/56545/542599
常出現寫錯字, 對字熟悉度不夠
拆部件玩拼圖
部件:Acsess 全漢字檢索系統
錯字是部件亂湊還是細節錯誤、同音字?如果是部件,就從字的故事、會意字入手;如過是細節,就玩大家來找碴;如果是同音字,就一併練習同音字分辨造句造詞玩接龍......
http://blog.ilc.edu.tw/blog/blog/1003/post/56545/541883
http://blog.ilc.edu.tw/blog/blog/1003/post/56545/542531
http://blog.ilc.edu.tw/blog/blog/1003/post/56545/542599
常出現寫錯字, 對字熟悉度不夠
拆部件玩拼圖
部件:Acsess 全漢字檢索系統
錯字是部件亂湊還是細節錯誤、同音字?如果是部件,就從字的故事、會意字入手;如過是細節,就玩大家來找碴;如果是同音字,就一併練習同音字分辨造句造詞玩接龍......
2015年1月16日 星期五
露營新手採購須知
帳篷 (一人寬度大約要70公分
- 迪卡儂、噴火龍
噴火龍 3尺*3尺 (防潮效果佳)
https://tw.page.bid.yahoo.com/tw/auction/d94229251?u=Y0289222865$6***
噴火龍 3尺*3尺 (防潮效果不好、六角不好擺床) https://tw.page.bid.yahoo.com/tw/auction/d94819976;_ylt=An3RIHen_tjM7F4XPWCZps5yFbN8;_ylv=3?u=Y0289222865
$3900
2015年1月9日 星期五
用 Evernote 開始完美讀書計畫:抓重點閱讀心得複習
用 Evernote 開始完美讀書計畫:抓重點閱讀心得複習
本文來自電腦玩物原創,作者 esor huang(異塵行者)
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已經實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閱讀策略,在使用了 Evernote 一段時間後,我開始想要利用 Evernote 來「改良」自己的讀書、藏書、找書方式。這個方法我之前在「不再找不到東西的整理術:我用 Evernote 收納這些生活雜物」曾經提過,但今天我想做一個最佳化版的完整心得分享。
我之前看書時,很喜歡在書中寫心得筆記,看完的書也放入書架收藏起來,但是長久下來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問題:那就是當年寫在書中的那些心得筆記,跟著書籍一起塵封,我幾乎不會有第二次拿出來利用的機會。
有時候是隱約記得在哪本書裡看過相關題材,卻總是想不起來。大多時候則是根本忘記自己看過什麼、寫過什麼、想過什麼。
這些每次閱讀後獲得的靈感啟發,很容易就隨著時間慢慢的被遺忘。於是我想要用 Evernote 來徹底改變這些讀書心得的「被使用方式」,讓自己閱讀後產生的知識或想法可以被未來的自己更好的利用。
用 Evernote 來建立讀書心得與複習計畫的方法,我認為很適合兩種人:
第一種是喜歡跟書籍對話的人,尤其喜歡看一些思考論述書籍的朋友,或許你們跟我一樣,每次看書就喜歡一邊看一邊在旁邊寫下想法筆記,跟書裡的作者討論辯論。那麼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記住重要的論點,並且找回自己看書過程每一次迸發的靈光乍現。
第二種是正在透過閱讀學習的人,這樣的方法會有助於我們閱讀過一遍後,還可以隨時在行動中複習,並且在筆記裡重新完整整理學習需要的內容。
當我準備開始閱讀一本書的時候,我會在 Evernote 新增一則筆記,標題就打上書名,然後先拍下書籍封面留下紀念。
接著我會把「開始閱讀這本書」的那一天日期,新增到筆記時間提醒功能。
這樣做的用意是,這則讀書筆記會一直出現在我的待辦清單,提醒我持續閱讀。
而上面顯示的日期,可以看出我已經花了多久時間閱讀這本書,當有時候懈怠太久時,可以讓我加把勁讀完,或是乾脆暫時放棄,開始閱讀下一本書。
閱讀的過程中,如果看到精彩且重要的頁面,可能是作者精心繪製的圖表,或是某一段特別關鍵的論述段落,這時候我會打開 Evernote 的拍照筆記功能,用「文件」相機把這一頁拍下來。
文件相機功能可以幫助我把頁面文字變得比較清晰,有助於後續 Evernote 對照片內正楷中英文內容的檢索搜尋。
還有另外一個好處,就是「文件相機」拍出來的照片體積比較小,對於免費版用戶來說防止每月流量爆炸。對於專業版用戶來說,開啟放有多張書籍內頁照片的筆記時也比較順暢。
更進一步的,如果我拍下這一頁是因為裡面的某一段話打動我,那麼我會利用 Evernote 內建的 Skitch 照片註記功能,直接用螢光筆在我喜歡的那段文字上畫重點。
如果是我對這段內容的心得,我則直接用打字的方式,寫在同一則筆記當中。
所以我確實會一邊看書,一邊拿著手機用 Evernote 做筆記。(當然,這邊講的是理解類的、學習類的書,而非文學小說。)
可是有時候書看得快,掃過一遍的當下很有感觸,卻非常容易忘記。這時候最適合趁著看完不久,趕快再把重點看一遍,印象就能加深許多。
這時候 Evernote 讀書筆記就是最好的複習工具,在行動中,我不會帶著書,但我可以隨時打開手機的 Evernote ,瀏覽一下正在閱讀的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中我拍下、寫下哪些重點,馬上就能強化記憶。
這個方法簡單又便捷的善用零碎時間,我想也很適合學生用在教科書的閱讀、背誦學習上。
如果是需要更深刻的複習,甚至是練習,那麼我會搭配自己很喜歡的 Evernote 輔助工具「 Revunote 」,他可以設定某則筆記在一天、兩天、七天、十四天、三十天等不同期限,依序彈出來讓我複習。
經過這樣幾次由短到長的記憶練習,這本書的重點知識就更容易進入我的長期記憶中,成為我可以隨時想到並運用的素材。
但是就算沒有變成長期記憶也沒關係,日積月累行程的讀書心得筆記,只要有幾十則,就會開始發揮「個人維基百科」的效果。
當需要什麼點子激盪,需要一些論述素材,我都習慣在 Evernote 的讀書心得筆記裡隨時搜尋,找回自己幾個月、幾年前讀過的這本書裡,可能有用的書籍內容、可能有幫助的閱讀心得。
回到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問題,經由這樣的數位化讀書心得整理,我們看過的書不會成為過眼雲煙,我們寫下的心得不會塵封在書內,而可以透過隨身的 Evernote 筆記常常加以利用、補充,也讓這些想法透過累積與應用而更加成熟。
最近有一次的 Evernote 講座中,有朋友提問:數位化雖然帶來便利,但什麼都用數位記錄,會不會反而傷害我們的思考與反省?
其實,工具要看我們怎麼利用,如果從上述的 Evernote 讀書心得筆記來看,數位工具不僅不會傷害我們的思考與反省,甚至幫助我們更完整、更深入的思考與反省:
本文來自電腦玩物原創,作者 esor huang(異塵行者)
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一個我已經實踐了很長一段時間的閱讀策略,在使用了 Evernote 一段時間後,我開始想要利用 Evernote 來「改良」自己的讀書、藏書、找書方式。這個方法我之前在「不再找不到東西的整理術:我用 Evernote 收納這些生活雜物」曾經提過,但今天我想做一個最佳化版的完整心得分享。
我之前看書時,很喜歡在書中寫心得筆記,看完的書也放入書架收藏起來,但是長久下來我覺得有一個很大的問題:那就是當年寫在書中的那些心得筆記,跟著書籍一起塵封,我幾乎不會有第二次拿出來利用的機會。
有時候是隱約記得在哪本書裡看過相關題材,卻總是想不起來。大多時候則是根本忘記自己看過什麼、寫過什麼、想過什麼。
這些每次閱讀後獲得的靈感啟發,很容易就隨著時間慢慢的被遺忘。於是我想要用 Evernote 來徹底改變這些讀書心得的「被使用方式」,讓自己閱讀後產生的知識或想法可以被未來的自己更好的利用。
用 Evernote 來建立讀書心得與複習計畫的方法,我認為很適合兩種人:
第一種是喜歡跟書籍對話的人,尤其喜歡看一些思考論述書籍的朋友,或許你們跟我一樣,每次看書就喜歡一邊看一邊在旁邊寫下想法筆記,跟書裡的作者討論辯論。那麼這樣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記住重要的論點,並且找回自己看書過程每一次迸發的靈光乍現。
第二種是正在透過閱讀學習的人,這樣的方法會有助於我們閱讀過一遍後,還可以隨時在行動中複習,並且在筆記裡重新完整整理學習需要的內容。
- 1. 記下書名、封面,開始一則讀書心得筆記
當我準備開始閱讀一本書的時候,我會在 Evernote 新增一則筆記,標題就打上書名,然後先拍下書籍封面留下紀念。
接著我會把「開始閱讀這本書」的那一天日期,新增到筆記時間提醒功能。
這樣做的用意是,這則讀書筆記會一直出現在我的待辦清單,提醒我持續閱讀。
而上面顯示的日期,可以看出我已經花了多久時間閱讀這本書,當有時候懈怠太久時,可以讓我加把勁讀完,或是乾脆暫時放棄,開始閱讀下一本書。
- 2. 在心得筆記裡拍下重要的書頁:文件相機
閱讀的過程中,如果看到精彩且重要的頁面,可能是作者精心繪製的圖表,或是某一段特別關鍵的論述段落,這時候我會打開 Evernote 的拍照筆記功能,用「文件」相機把這一頁拍下來。
文件相機功能可以幫助我把頁面文字變得比較清晰,有助於後續 Evernote 對照片內正楷中英文內容的檢索搜尋。
還有另外一個好處,就是「文件相機」拍出來的照片體積比較小,對於免費版用戶來說防止每月流量爆炸。對於專業版用戶來說,開啟放有多張書籍內頁照片的筆記時也比較順暢。
- 3. 畫上重點或寫上心得
更進一步的,如果我拍下這一頁是因為裡面的某一段話打動我,那麼我會利用 Evernote 內建的 Skitch 照片註記功能,直接用螢光筆在我喜歡的那段文字上畫重點。
如果是我對這段內容的心得,我則直接用打字的方式,寫在同一則筆記當中。
- 4. 行動中立刻複習剛剛閱讀的重點
所以我確實會一邊看書,一邊拿著手機用 Evernote 做筆記。(當然,這邊講的是理解類的、學習類的書,而非文學小說。)
可是有時候書看得快,掃過一遍的當下很有感觸,卻非常容易忘記。這時候最適合趁著看完不久,趕快再把重點看一遍,印象就能加深許多。
這時候 Evernote 讀書筆記就是最好的複習工具,在行動中,我不會帶著書,但我可以隨時打開手機的 Evernote ,瀏覽一下正在閱讀的這本書的讀書筆記中我拍下、寫下哪些重點,馬上就能強化記憶。
這個方法簡單又便捷的善用零碎時間,我想也很適合學生用在教科書的閱讀、背誦學習上。
- 5. 輔助 revunote 把書本知識變成長期記憶
如果是需要更深刻的複習,甚至是練習,那麼我會搭配自己很喜歡的 Evernote 輔助工具「 Revunote 」,他可以設定某則筆記在一天、兩天、七天、十四天、三十天等不同期限,依序彈出來讓我複習。
經過這樣幾次由短到長的記憶練習,這本書的重點知識就更容易進入我的長期記憶中,成為我可以隨時想到並運用的素材。
- 6. 私人維基百科知識庫
但是就算沒有變成長期記憶也沒關係,日積月累行程的讀書心得筆記,只要有幾十則,就會開始發揮「個人維基百科」的效果。
當需要什麼點子激盪,需要一些論述素材,我都習慣在 Evernote 的讀書心得筆記裡隨時搜尋,找回自己幾個月、幾年前讀過的這本書裡,可能有用的書籍內容、可能有幫助的閱讀心得。
回到本文一開始提到的問題,經由這樣的數位化讀書心得整理,我們看過的書不會成為過眼雲煙,我們寫下的心得不會塵封在書內,而可以透過隨身的 Evernote 筆記常常加以利用、補充,也讓這些想法透過累積與應用而更加成熟。
- 小結:
最近有一次的 Evernote 講座中,有朋友提問:數位化雖然帶來便利,但什麼都用數位記錄,會不會反而傷害我們的思考與反省?
其實,工具要看我們怎麼利用,如果從上述的 Evernote 讀書心得筆記來看,數位工具不僅不會傷害我們的思考與反省,甚至幫助我們更完整、更深入的思考與反省:
經由行動中的複習把書籍重點更內化到記憶中;透過事後的搜尋,讓每一次閱讀的靈感、想法反覆被找出來使用,在使用中更加茁壯成自己的知識與理念。所以我會在閱讀時,旁邊也放上一台手機,享受閱讀不需要跟數位網路隔離,反而當兩者能夠相輔相成時,我們才能發揮出讀書真正最好的效果也不一定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