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10月4日 星期日

中秋節故事

from:鄭怡的blog

1、嫦娥奔月

相傳遠古時候,有一年天上出現了十個太陽,直烤得大地冒煙,海水枯幹,老百姓眼看無法再生活去。這件事驚動了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,他登上崑崙山頂,運足神力,拉開神弓,一氣射下九個多餘的太陽。後羿立下蓋世神功,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愛戴,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。奸詐刁鑽、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。不久,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,名叫嫦娥。後羿除傳藝狩獵外,終日和妻子在一起,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。一天,後羿到崑崙山訪友求道,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,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。據說,服下此藥,能即刻升天成仙。然而,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,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。嫦娥將藥藏進梳妝檯的百寶匣裏,不料被蓬蒙看到了。三天后,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,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,留了下來。待後羿率眾人走後不久,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,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。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,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,轉身打開百寶匣,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。嫦娥吞下藥,身子立時飄離地面、衝出窗口,向天上飛去。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,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。傍晚,後羿回到家,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。後羿既驚又怒,抽劍去殺惡徒,蓬蒙早逃走了。氣得後羿捶胸頓足哇哇大叫。悲痛欲絕的後羿,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。這時他驚奇地發現,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,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。後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,擺上香案,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,遙祭在月宮裏眷戀著自己的嫦娥。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,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,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。從此,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。

這個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鮮明的態度和絢麗的色彩歌頌、讚美了娥娥,與古文獻有關嫦娥的記載相比較,可見人們對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,修飾,使娥娥的形象與月同美,使之符合人們對美的追求。與現代流傳甚廣的“嫦娥奔月”相左,《全上古文》輯《靈憲》則記載了“嫦娥化蟾”的故事:“嫦娥,羿妻也,竊王母不死藥服之,奔月。將往,枚佔於有黃。有黃佔之:曰:‘吉,翩翩歸妹,獨將西行,逢天晦芒,毋驚毋恐,後且大昌。’嫦娥遂托身於月,是為蟾蜍。”嫦娥變成癩蛤蟆後,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,過著寂寞清苦的生活,李商隱曾有詩感嘆嫦娥:“嫦娥應悔偷靈藥,碧海青天夜夜心。”

2、吳剛伐桂

抬頭仰望明月,可見當中有些黑影,在我國便傳說這就是吳剛在伐桂。唐代,演繹出吳剛砍桂的神話,傳說月中桂樹高達五百丈,這株桂樹不僅高大,而且有一種神奇的自愈功能。有一位西河人姓吳名剛,本為樵夫,醉心於仙道,但始終不肯專心學習,因此天帝震怒,把他居留在月宮,令他在月宮伐桂樹,並說:“如果你砍倒桂樹,就可獲仙術。”但吳剛每砍一斧,斧起而樹創傷就馬上癒合,日復一日,吳剛伐桂的願望仍未達成,因此吳剛在月宮常年伐桂,始終砍不倒這棵樹,而他也不斷的砍下去 。

3、玉兔入月宮

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,向狐狸、猴子、兔子求食,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,唯有兔子束手無策。後來兔子說:“你們吃我的肉吧!”就躍入烈火中,將自己燒熟,神仙大受感動,把兔子送到月宮內,成了玉兔。

4、玉兔搗藥

傳說很久以前,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,得道成了仙。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,個個生得純白伶俐。一天,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,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,踏著雲彩上天宮去。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,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著嫦娥從身邊走去。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,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。聽完她的遭遇後,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,很同情她。但是自己力量微薄,能幫什麼忙呢?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裏,多麼寂寞悲傷,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,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,它立即飛奔回家。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,並說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。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,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,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!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,一個個淚流滿面。雄兔語重心長地說道:“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,你們願意陪伴我嗎?嫦娥為了解救百姓,受到牽累,我們能不同情她嗎?孩子,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!”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,都表示願意去。雄兔和雌兔眼裏含著淚,笑了。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。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姊妹們,到月宮陪伴嫦娥住了!

5、玄宗漫遊月宮

在唐朝,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是遊夜宮的傳說了。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,突然玄宗興起遊月宮之念,於是天師作法,三人一起步上青雲,漫遊月宮,但宮前有守衛森嚴,無法進入,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,在此之際,忽聞仙聲陣陣,清麗奇絕,宛轉動人!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,於是默記心中。這正是“此曲只應天上有,人間哪得幾回聞!”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,自己又譜曲編舞,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“霓棠羽衣曲”。

6、吃月餅的傳說

月餅象徵團圓,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備祭品。而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,是由元朝末年流傳下來的。元朝末年,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,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。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,到處散佈流言,說有冬瘟流行,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,才能避免。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,發覺裏面藏著紙條,上面寫著:“中秋夜,殺韃子,迎義軍!”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,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。

桂樹 from 百度

名稱與分類

  【物種名稱】桂花樹

  【拉丁學名】Opsmanthus fragrans Lours

  【英文名稱】Sweet Osmanthus

  【又名】木犀、月桂、九裏香、木樨、丹桂、金桂、 岩桂

  【科屬分類】木犀科、木犀屬


形態特性

  桂花樹。為木犀科多年生常綠灌木或小喬木,高者可達七米。葉對生,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,革質。秋季開花,花簇生於葉腋,黃色或黃白色。株高約15m,樹皮粗糙,灰褐色或灰白色葉對生,橢圓形、卵形至披針形,全緣或上半部疏生細鋸齒。花簇生葉腋生成聚傘狀,花小,黃白色,極芳香。桂花終年常綠,花期正值仲秋,有"獨佔三秋壓群芳"的美譽,園林中常作孤植、對植,也可成叢成片栽植。為盆栽觀賞的好材料。


繁殖與栽培

  播種、壓條、嫁接和扡插法繁殖。當年10月秋播或翌年春播,實生苗始花期較晚,且不易保持品種原有性狀。壓條繁殖,用於繁殖良種。嫁接繁殖是常用的方法,多用女貞、小葉女貞、小蠟、水蠟、流蘇和白蠟等樹種作砧木,行靠接或切接。扡插繁殖多在6月中旬至8月下旬進行。移植常在秋季花後或春季進行,也可在梅雨季節移栽,大苗需帶土球,種植穴多施基肥。盆栽桂花,夏季可置庭院陽光之下,不需遮蔭,冬季在一般室內即可安全越冬。病蟲害有枯斑病、枯枝病、桂花葉蜂、柑橘粉虱、蚱蟬等。


文化內涵 

  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,有五百多丈高,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,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,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。幾千年來,就這樣隨砍隨合,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。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,是漢朝西河人,曾跟隨仙人修道,到了天界,但是他犯了錯誤,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,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,以示懲處。李白詩中有“欲斫月中桂,持為寒者薪”的記載。 桂花別名很多:因其葉脈如圭而稱“桂”;它紋理如犀,又叫木犀;以其清雅高潔,香飄四溢,被稱為“仙友”;桂花又被稱為“仙樹”,“花中月老”。桂花通常生長在岩嶺上,也叫“岩 桂”;桂花開花時濃香致遠,其香氣具有清濃兩兼的特點,清可蕩滌,濃可致遠,因此有“九裏香”的美稱;黃花細如粟,故又有“金粟”之名;桂花為“仙客”;花開於秋,舊說秋之神主西方,所以也稱“西香”或“秋香”;桂花的花朵很小,但香氣濃鬱,被人稱為“金秋驕子”;如果你仔細觀察,就會發現,桂花的花朵是管狀的,由五個小瓣瓣聯合組成,叫“花冠管”;漢晉後,人們開始把桂花與月亮聯繫在一起,編織了月宮吳剛伐桂等許多美麗的傳說,故亦稱“月桂”,因此,月亮也稱“桂宮”、“桂魄”。


產地與分佈

  桂花原產我國西南部喜馬拉雅山東段,印度、尼泊爾、柬埔寨也有分佈。現四川、雲南、廣東、廣西、湖北等省區均有野生,淮河流域至黃河下游以南各地普遍地栽,以北則多行盆栽。比較集中的產區為江蘇的蘇州光福,湖北的咸甯柏墩、浙江杭州滿覺找、廣西桂林陽朔、四川新鄉桂朔等處。此外,武漢、南京、重慶、長沙等城市,近期都有大量種植。桂花在日本及印度均有栽培。18世紀70年代由我國廣州傳至英國,英國皇家邱園於1789年開始栽培,以後歐洲一些國家相繼引種。不過,引種成功能夠露地栽培的,還只是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。


形態特徵

  桂花是常綠闊葉喬木,野生或地栽的高達15米,樹冠可達400平方米。盆栽的成年桂花高達2—3米,樹冠可達2—3米。樹皮粗糙,灰褐色或灰白色,有時顯出皮孔。常呈灌木壯,密植或修剪後,則可成明顯主幹。掛花分枝性強且分技點低,特別在幼年尤為明顯,因久常呈灌木狀。


生態習性

  桂花喜溫暖環境,宜在土層深厚,排水良好,肥沃、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質壤土中生長。不耐乾旱瘠薄,在淺薄板結貧瘠的土壤上,生長特別緩慢,枝葉稀少,葉片瘦小,葉色黃化,不開花或很少開花,甚至有週期性的枯頂現象,嚴重時桂花整株死亡;它喜陽光,但有一定的耐陰能力。幼樹時需要有一定的蔽蔭,成年後要求有相對充足的光照,才能保證桂花的正常生長。據觀察,桂花單株樹冠的一側貼近牆面,或兩棵桂花的樹冠相互重疊時,貼近牆面的一側或交錯重疊的那部分樹冠,很快變的稀疏,影響整個樹冠的形體與美觀。可見,桂花適宜栽植在通風透光的地方;桂花喜歡潔淨通風的環境,不耐煙塵危害,受害後往往不能開花;畏淹澇積水,若遇澇漬危害,則根系發黑腐爛,葉片先是葉尖焦枯,隨後全葉枯黃脫落,進而導致全株死亡;不很耐寒,但相對其他常綠闊葉樹種,還是一個比較耐寒的樹種,這為北方桂花盆栽提供了可能。

  為常綠灌或小喬木。喜光,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蔭。喜溫暖和通風良好的環境,不耐寒。適生於土層深厚、排水良好,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砂壤土,忌鹼性土和積水。通常可連續開花兩次,前後相隔15天左右。花期9-10月。


桂樹品種

  桂花經過長期栽植、自然雜交和人工選育,產生了許多栽培品種。通過進一步調查清理,已初步確定各桂花品種32個。以花色而言,有金桂、銀桂、丹桂之分;以葉型而言,有柳葉桂、金扇桂、滴水黃、葵花葉、柴柄黃之分;以花期而言,有八月桂、四季桂、月月佳之分等。目前,我國尚無統一的品種分類,習慣上將桂花分成以下四個品種類型:金桂、銀桂、丹桂和四季桂。形成了四個桂花品種群:四季桂品種群:植株較矮而萌蘖較多,花香不及銀桂、金桂、丹桂濃鬱,每年多次或連續不斷開花,花檸檬黃或淺黃色。品種有大葉四季桂、小葉四季桂。四季開花,有“月月桂”、“日香桂”、“大葉佛頂珠”、“齒葉四季桂”等品種。銀桂品種群:秋季開花,花色純白、乳白、黃白色或淡黃色。品種有寬葉籽銀桂、柳葉銀桂、硬葉銀桂、 “籽銀桂”、“九龍桂”、“早銀桂”、“晚銀桂”、“白潔” “純白銀桂”、“青山銀桂”等品種。金桂品種群:秋季開花,花檸檬黃淡至金黃色。品種有“大花金桂”、大葉黃”、“潢川金桂”、“晚金桂”、“圓葉金桂” 、咸甯晚桂、球桂、圓辨金桂、柳葉蘇桂、金師桂、波葉金桂、等品種。丹桂品種群:秋季開花,花色較深,花橙色、橙黃、橙紅至朱紅色。品種有“朱砂丹桂”、“大葉丹桂”、“小葉丹桂”、 “齒丹桂”等品種。


醫藥價值

  桂樹自古就被確認有藥用價值,《說文解字》解釋桂是“百藥之長”。《本草綱目》中引用《本經》的說法,認為桂的藥用價值為:“治百病,養精神,和顏色,為諸藥先聘通使,久服輕身不老,面生光華,媚好常如童子”。桂樹其花具有“生津、辟臭、化痰、治風蟲牙痛、潤發”等功效。現在,中醫仍然認為桂枝(即桂樹的新幹細嫩枝)有發汗、解除肌表及四肢風寒和溫通經絡的作用,是治療風寒濕痹、關節酸疼的良藥。從桂的上述藥性來看,確實可以治病健身,延年益壽,所以彭祖常吃桂而長壽的記載,是有可信度的。古人把“芝”稱為“神草”,《搜神記》中把醫家和民間均列為上藥的桂視為仙藥靈藥,神化桂的藥性而稱其為“桂芝”,這充分說明瞭常吃桂使人長壽的說法並不是隨意說的。桂皮:又稱肉桂。性味辛甘、熱,有補元陽、暖脾胃、除積冷、通血脈的功效。主治腎陽虛衰、心腹冷痛、久瀉等。

  功能主治,花:散寒破結,化痰止咳。用於牙痛,咳喘痰多,經閉腹痛。 果:暖胃,平肝,散寒。用於虛寒胃痛。根:祛風濕,散寒。用於風濕筋骨疼痛,腰痛,腎虛牙痛。 【用法用量】花1~4錢。果2~4錢。根2~3兩。


桂花病害的發生及防治

  桂花褐斑病、桂花枯斑病、桂花炭疽病是桂花常見的葉部病害,這些病害可引起桂花早落葉,削弱植株生長勢,降低桂花產花量和觀賞價值。

  桂花褐斑病,發病初期,葉片上出現褪綠小黃斑點,逐漸擴展成近圓形病斑,直徑2至10mm,或因病斑擴展受葉脈限制成為不規則病斑。病斑黃褐色至灰褐色,病斑週邊有一黃色暈圈。褐斑病一般發生在4至10月份,老葉比嫩葉易感病。病原菌以菌絲在病落葉上越冬,次年春季產生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,分生孢子由氣流和雨滴傳播。

  桂花枯斑病,該病病原菌多從葉緣、葉尖端侵入,發生在葉片的葉緣和葉尖。發病初期,葉片上產生淡褐色小點,逐步擴大成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病斑,後擴大為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灰褐色大斑,邊緣為深褐色。枯斑病發生在7至11月份,在環境條件不好的棚室內全年可發生。病菌以分生孢子借風、水傳播侵染。高溫、高濕、通風不良的環境有利於發病。植株生長衰弱時及越冬後的老葉及植株下部的葉片發病較重。

  桂花炭疽病,該病侵染桂花葉片。發病初期,葉片上出現褪綠小斑點,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、半圓形或橢圓形病斑。病斑淺褐色至灰白色,邊緣有紅褐色環圈。在潮濕的條件下,病斑上出現淡桃紅色的黏孢子盤。炭疽病發生在4至6月份。病原菌以分生孢子盤在病落葉中越冬,由風雨傳播。

  防治措施 ,首先要減少侵染來源。秋季徹底清除病落葉。盆栽的桂花要及時摘除病葉。其次加強栽培管理。選擇肥沃、排水良好的土壤或基質栽植桂花;增施有機肥及鉀肥;栽植密度要適宜,以便通風透光,降低葉面濕度減少病害的發生。

  科學使用藥劑防治。發病初期噴灑1:2:200倍的波爾多液,以後可噴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%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000至1500倍液。重病區在苗木出圃時要用1000倍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